9月8日上午,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楼A209室召开《人工智能》课程集体备课会。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王健鑫出席备课会并讲话,教务处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人以及学院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参会。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宿刚主持。

会上,计算机系主任谭小球代表课程组解读《人工智能》课程建设思路,从课程体系建构、数字化资源开发,授课分工安排及计划进度等方面,明确了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。顾沈明教授分享了省级一流课程《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应用》建设进展。各模块牵头人及主讲教师结合国内同类院校课程建设的调研结果,提出聚焦理论教学通俗化、实践案例多元化、评价设计过程化等三大关键点,以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。同时围绕课程内容设计、课程制作方案,建议开发海洋特色校本教材,强化海洋特色应用案例库建设,推动理论与产业实践深度衔接等诸多建设性意见。
王健鑫副校长在总结中,充分肯定了召开此次集体备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他指出,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渗透各行各业,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,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,更是高校培养适应智能时代人才的关键抓手。《人工智能》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,不仅是培育学生智能素养的重要载体,更是挖掘学生创新潜力、助力其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的核心课程。他强调,任课教师需牢固树立“质量为先”理念,主动将人工智能行业前沿动态、技术突破及产业需求融入教学设计,为课程高质量落地与持续升级夯实基础,进一步助力学校海洋特色人才数字化能力培养。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,明确工作时间节点,卡准工作节奏,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课程开课任务。
教务处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人分别结合部门职能,围绕课程建设优化、教学改革深化、数字教材开发、教师教学创新竞赛培育及全流程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开展交流讨论,为《人工智能》课程后续建设与实施提供了多维度支持思路。